军武次位面的作者染血军神利瓦莱最新报道,7月6日,日本《读卖新闻》曝出消息,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与菲律宾国防部长特奥多罗正式签署了一项协议,内容涉及日本将向菲律宾转让六艘服役时间均超过30年的阿武隈级护航驱逐舰。这批被称为“海上老古董”的舰艇,预计将在今年夏季接受菲律宾军方的全面检验,随后完成交付。这将成为菲律宾海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主力舰队接收,标志着该国海军实力的一次重大扩充。
这批阿武隈级护航驱逐舰可谓是“海上的活化石”,其服役历史可追溯到冷战末期,具体下水时间在1989年至1993年之间,至今已服役超过三十年。作为日本海上自卫队反潜作战及近海防御的中坚力量,这一级别的舰艇满载排水量约为2550吨,最高航速能达到27节,装备有76毫米舰炮、反潜鱼雷发射管及密集阵近防武器系统。更有部分舰只配备了“鱼叉”反舰导弹,为其作战能力增添一份杀伤力。
然而,尽管这些装备在当时先进,到了今天的海军作战环境中却显得力不从心。军事评论家直言不讳地指出这些驱逐舰的显著短板,包括缺乏远程防空能力,反潜声呐技术依然停留在上世纪水平,甚至未配备现代化的拖曳阵列声呐。日本愿意快速脱手这些舰艇,表面上是为了舰队换代减轻负担,实际上则是巧妙地将退役装备“变废为宝”,借此在地缘战略上获得更多筹码。
展开剩余80%当前菲律宾海军的水面战力状况堪称捉襟见肘。根据国际战略研究所发布的《2025年军事平衡》报告显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拥有包括驱逐舰在内的102艘主力水面作战舰艇,而菲律宾海军却仅有两艘现代化护卫舰可支撑其水面战力。这种悬殊的差距使得菲律宾军方倍感压力,急需提升战力以应对区域安全挑战。
为了应对这种局面,菲律宾近年采取了“买买买”的军购策略。其军队现代化第三阶段投入高达356亿美元,重点打造首支潜艇部队,同时大批采购战机和舰艇,包括向韩国增购12架FA-50轻型战斗机,使空中战力实现翻倍。还订购了6架巴西A-29B攻击机和32架“黑鹰”直升机,并等待韩国交付两艘新型护卫舰和6艘近海巡逻舰。尽管如此,菲律宾2025年海军预算仅为510亿比索(约合9亿美元),连一艘新型驱逐舰的造价都难以覆盖,因此接收日本“低价”二手舰成为了性价比极高的选择。
就在日菲完成舰艇转让协议签署前夕,南海局势已呈现高压态势。7月3日,美军“华盛顿”号航母战斗群公开现身黄岩岛东北海域,邀请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军官及菲律宾记者登舰参观,展示其强大海军实力,这无疑是一场针对区域对手的“肌肉秀”。
对此,解放军的反应更显强硬。24小时内,南部战区多架轰-6K轰炸机携带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在黄岩岛海域进行巡航警示。鹰击-12导弹射程超过400公里,末端速度高达4马赫,配合歼-16战机及055型驱逐舰编队形成了立体火力网。这种“实弹亮剑”的态度被外界解读为对域外干预力量的强力震慑。
这次日本对菲律宾的军售远非简单的“库存清理”。近年来,日本防卫装备政策持续打破和平宪法的限制。2014年,日本以“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替代了原有的“武器出口三原则”;2023年进一步修订政策,允许出口救援、运输、警戒、监视及扫雷等五类装备。这次若成功出口护卫舰,将成为日本首次向外销售攻击性舰艇,意义非凡。
背后更深层的战略意图是构建日菲“准军事同盟”。2025年4月,双方启动了《装备采购与交叉保障协议》谈判,旨在实现燃料、弹药等后勤资源共享。日本自卫队官员公开表示,此举是为了强化“监控中国在南海活动”的能力。通过武装菲律宾,日本不仅扩大了在区域的影响力,也为美国的“印太战略”布置了重要棋子。
菲律宾希望借助六艘二手驱逐舰撬动南海局势,无疑是天方夜谭。阿武隈级驱逐舰设计重点是近海反潜,面对解放军复杂的海空作战体系,其生存能力令人堪忧。老旧雷达难以应对现代超低空突防导弹,防空火力只能勉强拦截零星目标。
反观解放军南部战区近期的军演,轰-6K轰炸机挂载四枚鹰击-12导弹的“黄金配置”覆盖了整个争议海域;055型万吨级驱逐舰领衔的舰队形成多层次火力网;东风-21D/26反舰弹道导弹在远海形成拒止区。这种技术和战术上的巨大差距,根本不是几艘老旧舰艇能够弥补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即使菲律宾从美国购入二手尼米兹级航母,在真正交战时还未离开港口就可能遭到摧毁,根本没有与强敌正面抗衡的机会。
当锈迹斑斑的阿武隈级护卫舰缓缓驶入马尼拉港,菲律宾海军可能会因规模扩大而欣喜若狂。然而,现代海战远非单纯凭借舰艇数量堆积优势,更重视体系化作战能力。日菲这笔看似划算的交易,实际上将菲律宾牢牢绑入大国博弈的漩涡之中。正如南部战区轰炸机呼啸掠过黄岩岛上空的震慑声所示:面对绝对的实力差距和坚定的战略决心,任何靠“捡破烂”式的军事投机都注定只是徒劳,最终不过是浪花拍打礁石,留下一地空洞的泡沫。
发布于:天津市益通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